掃一掃
手機瀏覽
智能推薦
項目人才資訊
來源: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2023-08-30 11:00:00
各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機關各處室、局屬各單位:
現將《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優化營商環境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30條措施》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2023年8月29日?????
(此件主動公開)
(聯系單位:法規處)
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優化營商環境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30條措施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扎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推動人社領域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助力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現提出如下措施。
一、優化政策供給,精準賦能實體經濟
1.加強惠企利民政策集成。聚焦市場主體和群眾關注度高的就業創業、社會保障、招才引智等方面,全面梳理人社領域惠企利民政策,列出政策清單目錄,發布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等6項集成化“政策套餐”。
2.建立政策兌現評估機制。定期開展人社領域惠企利民政策落實情況督促檢查,動態監測政策實施兌現情況,從政策實施效果、影響和可持續性等多角度進行分析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對政策內容和經辦流程進行調整、優化,提高政策兌現便利度。
3.設立“青崗貸”穩崗擴崗。促進“人社+金融”深度融合,推出“青崗貸”穩崗擴崗專項貸款,支持實體經濟和勞動密集型小微企業穩定和擴大就業崗位,對吸納就業人數多、穩崗效果好、用工規范的小微企業,按規定給予不超過4%的優惠貸款利率,單戶授信額度最高3000萬元。
4.加大創業擔保貸款扶持力度。加大貸款貼息力度,優化申請程序和擔保機制,簡化擔保手續,對符合條件的按規定免除反擔保。創新“創貸+商貸”服務模式,個人借款人可申請最高50萬元貸款,小微企業借款人可申請最高1000萬元貸款,幫助市場主體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5.實施社會保險助企紓困政策。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政策,推行降費率“直兌直達”,企業無需申請,零成本享受政策。實施階段性緩繳社會保險費政策,對緩繳期滿后一次性繳納緩繳費款確有困難的企業,按規定可申請分期繳納費款,全部緩繳費款于2023年底前補繳到位。分期分批補繳的緩繳費款免收滯納金。
二、深化放權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6.推進職稱制度改革。打破學歷資歷限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的專業技術人才職稱申報實行“舉薦制”,為“高精尖缺”人才職稱評審開辟綠色通道。創新專業技術人才評價方式,將工程初中級評審權限下放給專業技術人才密集、技術實力較強、內部管理規范的規模以上企業,深化工程技術等領域專業技術人才與技能人才貫通發展,年度新增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1.5萬人。
7.推行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多元化存儲。推廣銀行保函、保證保險等第三方擔保方式替代現金存儲保證金,施工總承包單位可自愿選擇現金存儲、銀行保函或保證保險等形式保證履行農民工工資支付義務,減少企業資金占用。
8.深入推進技能人才評價。加大企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和社會化評價支持力度,年度新增社會培訓評價組織10家以上,推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在規模以上企業全覆蓋。落實“新八級工”技能等級制度,指導企業開展特級技師、首席技師評聘。
9.建立勞動關系和諧企業聯合激勵機制。深入推進勞動關系和諧創建活動,對評價認定的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在信用應用拓展、人才培養支持、惠企服務供給等方面給予正向激勵扶持。
10.簡化勞動保障書面審查方式。運用“大數據”篩選比對,將用工風險高的用人單位列入書面審查范圍,對企業輕微勞動保障違法違規行為,實行預先提醒、主動指導、及時糾正等措施,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
三、強化要素保障,推動項目落地見效
11.實施重點企業用工保障專項行動。健全用工保障專班+區市、街道、社區三級的“1+3”用工服務專員制度,建立重點項目、重大工程、24條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勞動力要素需求清單,完善重點企業用工服務對接平臺功能,開展多層次供需對接活動,全力保障企業用工需求。
12.服務保障重點產業項目。堅持產才融合,聚焦全市24條重點產業鏈和重大項目,建立“引才直通車”服務機制,提供青年人才招引、政策落實兌現、項目轉化對接等定制化服務,實施重點產業、重大項目引才“一業一案”“一企一策”。
13.加強重點產業高技能人才培養。聚焦全市24條重點產業鏈和實體經濟發展對技能人才需求,擴充企業新型學徒制及“金藍領”培訓職業(工種)目錄。加大培訓資源供給,擴大技工院校和技能培訓機構的培訓規模,提高技能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的匹配度。全面推行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年度新招技校生1.2萬人。
14.打造“198大學生流動服務站·青島總站”。鏈接全國重點高校及招才引智工作站、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等市場資源,實現招才引智與跟蹤配套服務的有效銜接,為青年人才提供政策咨詢、職業規劃、見習實習、技能培訓、崗位對接、創業扶持、校企合作、人才儲備等服務,年度服務青年人才1萬人次。
15.升級創業孵化載體。引導社會力量培育扶持一批特色突出、功能完善、承載力強、績效顯著的創業孵化基地,提供開業指導、政策咨詢、法律、會計、審計、評估和投融資對接等服務。建設創業載體云地圖,滿足高層次人才、大學生、就業困難人員等不同群體創業需求,激發創業創新主體活力。
16.“以賽促創”推進項目落地。舉辦2023中國(青島)國際菁英創新創業大賽、中國青島留學人員創業創新大賽等高端賽事,遴選高潛力、高價值優秀創業項目,在辦公場所、企業規劃、人員招聘、創業導師等方面開展“陪跑式”服務,為項目鏈接各類資源,推進項目盡快落地見效。
四、再造經辦流程,提升惠企利民質效
17.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規范化。堅持“標準規范、四級統一”要求,編制、發布政務服務事項基本目錄、實施清單、辦事指南,實現政務服務事項數據同源、動態更新、聯動管理,同一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
18.精簡提速辦事流程。推進簡便辦理、歸并辦理、告知承諾制,實現職業資格考試報名等26個事項壓減申請材料80%以上。壓縮辦理時限,實現創業補貼申領等20個非即時辦結事項提速辦理。
19.推廣“政企直連”模式。加強政企信息化協同,拓展“政企直連”數據共享和企業覆蓋范圍,向企業開放人社數據服務接口,為企業提供“嵌入式、一鍵辦、一站式”便捷、個性、智能服務,實現人社業務經辦系統與企業人力資源系統無縫對接、實時交互、協同聯動。
20.打造全鏈條創業服務模式。打造青島創業創新賦能中心,深化“創業一件事”平臺建設,推動實現創業業務“一次登錄、一次辦結”。集聚創業服務機構和創業服務資源,搭建“一站式”創業體驗平臺、全生命周期創業虛擬場景和創業金融賦能中心,實現創業事項集成化、場景化服務,助力創業者解決政策、場地、資金、項目、培訓等創業難題。
21.創新博士后“一站式”通辦服務。實施博士后全周期“一站式”服務,實現政策宣傳、平臺建設、資助發放、項目對接等全流程一體化。建立博士后服務專員隊伍,定期舉辦交流座談會、業務培訓班,打造“一站一人”式的博士后管理服務模式,實現一個博士后站(基地)至少配備一名服務專員,年度服務2000人次以上。
22.推進“一件事”集成辦。實施“社保參保一件事”,融合養老、醫療(生育)、失業及工傷保險參保登記流程,為企業群眾提供“一站式、一鏈式、一體化”服務。打造“退役軍人養老關系轉移接續一件事”,推行跨部門系統聯通“集成辦”,實現軍地順暢銜接。
23.拓展視頻辦事場景。充分運用音視頻通話、人工智能、身份驗證、電子簽名等數字化手段,將人社高頻事項從大廳搬到“云端”,通過辦事材料拍照、材料互傳、遠程指導、多人協辦等便捷功能,為企業群眾提供一對一、面對面的“云服務”,提升企業和群眾辦事體驗。
24.打造人社便民利企“15分鐘服務圈”。優化人社政務服務電子地圖,加強人社基層服務平臺建設,打造社銀合作升級版,推動人社服務“就近辦”,形成以人社自主經辦服務為主體、相關機構合作經辦服務為補充的“一干多支”網點化服務格局,打造城區步行15分鐘、鄉村輻射5公里的人社便民利企服務圈。
五、提升作風能力,打造有溫度的人社服務品牌
25.建立領導干部走訪聯系重點企業機制。聚焦省、市級重點項目、重點企業,建立領導干部“一對一”包保服務機制,常態化開展“政企面對面”溝通交流,對企業反映的招聘用工、人才引進、技能人才培養等問題“一包到底”,助力市場主體行穩致遠。
26.開展“人社政策暢通行”行動。積極開展“三進三送”(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送政策、送服務、送崗位)系列活動,優化人社發布“月月講”“周周問”宣講平臺,以人社政策清單、高頻重要事項服務指南為主要內容,通過制作政策解讀海報、動畫、視頻等多種方式,推動人社各類政策應知盡知、應享盡享。
27.提升12333民生服務熱線效能。打造“人工座席、文字客服、智能語音、智能問答、新媒體宣傳”等五位一體“民聲”服務平臺,堅持“政策講解到位、引導辦事有序、信息查詢準確、解釋說明合理”服務標準,實行7×24小時“全天候”人工服務,話務接通率保持95%以上。
28.建立“政策找人、政策找企”服務機制。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開展政策享受條件的自動交叉比對,主動推送政策信息,實現創業擔保貸款貼息等10項業務“免申即享”、高校畢業生住房補貼等11項業務“直達快辦”,提高政策兌現的精準度。
29.推行綜合柜員“一窗式”服務。全面推行“大綜合”柜員服務、“一門式”便民服務,加強與醫保、稅務等部門資源協同,實行參保單位登記、人員增減、繳費核定等綜合業務“一號聯辦”。
30.開展“身邊一件事”服務活動。圍繞社保經辦領域企業群眾急難愁盼事項,走到群眾身邊,深入企業當中,開展“幫辦代辦一件事”“協助解決一個難題”“落實一項合理化建議”系列活動,更好地為企業群眾解難題、辦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