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www.www.scmagazin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東省人民政府 版權所有
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位于德州市中心城區,1998年3月啟動建設,2012年3月晉升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現代管1個鎮、2個街道,面積119平方公里。
近年來,開發區認真貫徹落實全市重點工作攻堅年、招商引資、實施新型工業化強市三年行動計劃、優化營商環境集中攻堅系列會議精神,圍繞“提升城市首位度,打造德州發展增長極”目標,聚焦主責主業,深化改革創新,大力培育高端裝備制造、醫養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三大主導產業,努力打造智造德州、高質量發展的高地,創新驅動、充滿潛力的高地,改革開放、充滿活力的高地“三大高地”。開發區先后被認定為“國家火炬計劃新能源產業基地”、“國家生物高技術產業基地”、“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中國新能源和生物產業引智試驗區”“國家高端人才引領型創新創業特色載體”;以開發區為主要載體,“中國太陽城”、“中國壓濾機之都”品牌落戶德州。
政務環境優越:牢固樹立“政府創造環境、企業創造財富”理念,著力打造“法治、誠信、高效、包容”的營商環境。在全省范圍內率先出臺新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及補充解釋說明,研究制訂《招商引資項目“畝均效益”獎懲辦法》《畝均效益領跑企業考核扶持辦法》。常態化開展“進解促”活動,為每個重點項目成立一套服務專班,提供“店小二”“保姆式”服務。大力開展項目企業生產建設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堅決打擊處理強買強賣、堵門搗亂等違法行為。開通服務企業“直通車”,推出“督查室+企業服務中心”工作模式,企業反映問題不加篩選地在24小時內直接報黨工委、管委會主要負責人。組建行政審批服務局、外商投資服務中心、企業政策研究員隊伍。加強政府誠信建設,累計審核兌現65家企業優惠政策資金,帶動新增投入4.4億元。試點成立全省首創互助式紓困基金,已完成五筆過橋資金業務?!?/p>
人居環境優良:堅持科學發展,踐行生態文明,著力打造“綠色低碳、和諧宜居”開發區。區內海關、銀行、學校、醫院、中高檔住宅小區、五星級酒店、大劇院、圖書館、博物館、體育館等大型公共服務設施齊全完備,可充分滿足客商生活所需?!≡谶@里,沒有大都市的喧嘩,處處是綠色和自然、生態和建筑的親密對話,時時洋溢著現代文明賜予的溫馨和靜謐。中國最佳人文宜居品牌城市、國家首批光伏建筑一體化示范區、中國十佳低碳開發區、國家級減河濕地公園,譜寫著生態文明、綠色崛起的新奇跡?!?/p>
近年來,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以項目為引領,搶抓機遇,精準謀劃,集中打造了三個產業園區。
(一)高端裝備制造產業
1.新能源產業。包括皇明、金亨太陽能、金奈爾新材料、華業集團、株丕特、雙瑞風電、奧冠電池、中大貝萊特、亞太、金光、奇威特、鑫魯禹等重點企業。
2. 節能環保裝備。包括景津環保、鴻創、英凱模、貝諾等企業。
3.石油鉆探裝備。包括聯合石油機械、大陸架等企業,鞏固以螺桿鉆具、尾管懸掛器等為主打產品的市場規模和優勢地位,大力發展新型液壓鉆井泵、高性能鉆頭鉆具等各種高技術含量的核心零部件產品,完善石油鉆采設備產業鏈,發展石油鉆機、自動抽油機等先進鉆探開采裝備整機產品。
4.運輸裝載機械。包括德工機械、寶鼎液壓、安凱車橋等龍頭企業。
?。ǘ┽t養健康產業
1.健康農副產品。包括德州扒雞、鄉盛扒雞、雙匯、光明、雪榕等品牌企業。
2.體育健身產業。包括康納斯、美利達、盛邦、浩林體育等體育用品制造企業。
3.醫療藥品產業。德藥制藥、海山藥業、麥迪海、博德生物等企業。
?。ㄈ┬乱淮畔⒓夹g產業
1.集成電路設計與制造。包括有研半導體、中芯圓綜合半導體、威訊半導體等重點企業。
2. 電子信息產品。包括越海通信科技、京北科通、三和電器等企業。
3.大數據產業。包括易華錄數據湖、鴻聯九五等企業。
2021年12月,經省政府同意,《德州天衢新區發展規劃》印發實施,依托國家級園區,設立省級新區,面積417平方公里。新區以打造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先行區、魯北智慧活力新城區、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示范基地為戰略定位。到2025年,新區地區生產總值計劃突破650億元,常住人口突破50萬,城鎮化率達到76%,綠色低碳、文化繁榮、智慧宜居的現代化城區基本建成。新區將重點發展新能源、新材料和電子信息三大產業,聚力打造“3大產業門類+16條細分賽道”的現代產業體系,到2025年,三大產業規模以上企業達到80家、主營業務收入突破450億元。
(一)新能源產業。完善風電裝備產業鏈、推動太陽能多元化利用、打造地熱能利用基地、前瞻布局新能源前沿領域,聚力打造風電裝備產業、太陽能多元化利用、氫能和燃料電池、地熱能利用、儲能產業等5條細分賽道。具體為:
(1)完善風電裝備產業鏈。發揮德州風電產業基礎優勢,引進風電主機、塔架、整機、運營商等領域龍頭企業,提升風電機組模塊化總裝能力。聚焦樹脂、玻璃纖維、碳纖維、夾層材料、涂料等風電裝備相關領域,構建專業化企業協作配套、產業鏈條完善的風電裝備產業體系,建設全國重要的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基地。
(2)推動太陽能多元化利用。瞄準光伏發電、太陽能熱利用兩大方向,加快向關鍵裝備、系統集成和中下游應用延伸。引進光伏發電龍頭企業和新技術新產品,加強分布式光伏應用,加快推進光伏發電產業化智能化。發揮“中國太陽城”品牌優勢,加快太陽能利用工程系統集成技術研究,提升發展太陽能集熱管、太陽能熱泵等光熱集成產品,擴大太陽能供熱、制冷技術在建筑領域的應用,打造全國知名的太陽能光熱利用產業園。
(3)打造地熱能利用基地。加強核心技術研究、孵化與應用,建設國家級地熱能利用研究院。引進擁有品牌優勢和核心技術地源熱泵龍頭企業,建設全國重要的地熱利用設備生產制造基地。
(4)前瞻布局新能源前沿領域。儲能產業引進龍頭企業,研發電池管理、結構設計、儲能機組群控等核心技術,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化學儲能研發體系。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重點引進系統集成、電池交換膜、催化劑、電堆等氫燃料電池發電系統配套廠商,研發制氫發電系統,延伸氫能源汽車制造,培育“風光發電+氫儲能”一體化應用模式,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基地。
(二)新材料產業。培育壯大高性能纖維材料、聯動發展新型能源材料、特色發展先進金屬材料、前瞻布局新材料,聚力打造核防護材料、高性能纖維材料、先進金屬材料、膜材料等4條細分賽道。具體為:
(1)培育壯大高性能纖維材料。瞄準遮陽材料、無紡布、碳纖維等細分領域,推動產業鏈向下游延伸,培育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高性能纖維材料產業集群。
(2)聯動發展新型能源材料。聚焦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需求,引進高鎳三元正極材料、富鋰氧化物正極材料、低成本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高能量高循環壽命硅碳負極材料、多功能電池隔膜材料等鋰電池材料企業。發展超白光伏玻璃,延伸布局高附加值特種功能玻璃。
(3)特色發展先進金屬材料。做大做強特色焊接材料,重點研發高強高韌、耐熱耐蝕、耐輻照、耐磨損、耐低溫焊接材料及焊劑,開發高質高效、節能環保的自動焊絲產品,打造精品化、特色化焊接材料產業集群。加快發展先進合金材料,引進高強、高韌、耐熱鋁合金材料、特種有色晶種材料和有色金屬粉末冶金材料等項目,開發高鐵軌道交通部件、汽車輕量化部件、特色金屬材料市場。
(4)前瞻布局新材料前沿領域。發展膜材料,圍繞水處理、電子膜材料、新能源膜材料等領域,培育新型膜材料產業集群。突破發展核防護材料,打造集輻射防護基礎研究、電離輻射計量、環境輻射監測以及配套相關產品研發為一體的產業鏈,建設輻射防護與核安全試驗產業園。
(三)電子信息產業。強化半導體材料上游布局、做大封裝測試規模、延伸新硬件下游產品、提升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聚力打造新一代存儲器、新型傳感器、光電制造、半導體材料、芯片制造、封裝測試、數字經濟等7條細分賽道。具體為:
(1)強化半導體材料上游布局。聚焦 8 英寸與 12 英寸集成電路用大硅片、高端晶體材料及器件、高性能封裝材料、高介電性能材料等領域,重點發展硅微粉、靶材、超凈高純試劑、拋光墊、拋光液等材料。延伸半導體材料產業鏈,發展大尺寸高純度集成電路刻蝕用單晶硅材料,引進集成電路刻蝕用單晶硅材料項目。
(2)做大封裝測試規模。發揮半導體材料優勢,借力京津冀區域的 IC(集成電路)設計技術,延伸產業鏈。大力發展封裝測試業務,引進 FC(倒晶封裝)、Fan-out(扇出型封裝)、Fan-inWLP(扇入型晶圓級封裝)、Bumping(凸塊)、Sip(系統級封裝)、3D 封裝和 TSV(硅通孔技術)等先進技術和龍頭企業,打造封裝測試產業集群。圍繞光通信模組、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顯示模組、內存模組等重點領域,引進模組制造企業和整機系統廠商。
(3)延伸新硬件下游產品。培育汽車電子、移動終端、數據卡、物聯網終端、智能可穿戴設備等下游應用端企業;發展微小型化、智能化、多功能化和網絡化傳感器,建設傳感器技術中試基地與產業化園區;發展中游驅動 IC(集成電路)、驅動背板及下游的大尺寸電視、AR/VR(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等整機應用領域。
(4)提升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建設數字經濟賦能中心,發展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產業,打造魯北數字經濟先行區。全面推進產業數字化,培育發展數字貿易、智慧物流、智慧金融、智慧農業、智慧文旅等新業態新模式。圍繞軟件開發、系統集成、運維服務、軟件外包、電商軟件等領域,引進工業互聯網及軟件服務商,打造軟件開發與信息技術服務企業集聚區。
真誠地歡迎您來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興業,期待著與您攜手合作,共創輝煌!
電話:+86-534-2561999
傳真:+86-534-2561116
郵編:253076
電子郵箱:dzkfqxx@126.com
地址: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晶華大道1號?
Copyright ? www.www.scmagazin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東省人民政府 版權所有
山東省國際投資促進中心
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